潛水活動的分類
1.水面漂浮
穿戴面鏡呼吸管及救生衣,漂浮於水面欣賞海景
2.浮潛(Skin Diving)—徒手潛水
穿戴面鏡、呼吸管及蛙鞋,可潛入水中一小段時間,切勿水中憋氣過久,此項活動有潛深比賽,選手均有專業訓練。
世界記錄 132M(2002年)
3.水肺潛水(Scuba Diving)
使用水肺裝備潛入水中,無潛深比賽
分類—休閒部份可分為一般空氣潛水,高氧潛水
工程及軍事用途除以上兩種另有半閉路式、閉路式及氦氧混合氣潛水潛水鐘、銅人潛水
潛水發展歷史沿革
世界上有關潛水的歷史記載、遺蹟與故事傳說,以地中海的海域與其周邊的區域為最多。譬如,雅典的哲學兼史學家修西迪底斯(Thucydids),曾經記述他們在襲擊〝西拉庫斯〞(Syracuse)時,派遣潛水兵深入敵方港口破壞敵人的防禦工事。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's),也記錄了很多有關潛水的紀事。相傳帝國曾訓練類似現代蛙人部隊的水中特攻隊,潛行水中攻擊敵人。這些含著蘆葦莖一端露出水面的潛行水中武裝士兵,可說是最早使用呼吸管的先例。據亞里斯多德的敘述,他曾自行設計潛水人空氣供給的裝置,方法是將裝滿空氣的容器沈入水中供潛水人呼吸。
在遺蹟方面,一件西元前900年的浮雕,上面刻著一些人在水上,其中有一者為口啣皮氣囊呼吸的潛水人像。另一件現存於大英博物館中的版畫,圖上描述亞力山大大帝,使用玻璃潛水鐘潛入水中,觀察水中生物的情形。
我們人類要長時間的潛入海中探索,就得有賴以生存的新鮮空氣不斷供應。在約六十年前,長時間的潛水,都使用氣管送氣的水面供氣潛水法,將空氣輸送給水下的潛水者使用。所以水下的潛水者就得拖著維繫生命的氣管,所以活動的範圍受限於管長,氣管太長或水流太急都使水下潛水者的行動受限。
1943年,法國人的科斯都(Cousteau)與工程師卡里安(Gagnan)合作,製造出開放式水肺潛水器,就是稱為SCUBA的潛水器。這種開放式水肺潛水器安全性高、輕便、操作容易,使潛水活動開始脫離軍事與水中工程的
影子,漸漸為一般人所喜愛。時至今日,潛水活動在世界上已是普遍而成熟的戶外休閒運動了。
目前國際性頒發潛水執照主要組織有PADI(70%↗),NAUI(≒15%),CMAS、ADS、BSAC、SSI......(≒15%),這些組織主要是制定潛水教學之標準及規範,考核隸屬其組織之教練資格及製發潛水執照。
台灣的潛水活動於民國五十五年以前均以軍事、海事與漁業為主,以潛水當成嗜好或休閒活動者不多,當時潛水團體均是駐臺美軍與外籍人士的俱樂部為多,我國最早創始民間潛水活動是一位德裔華人諾達爾,在民國五
十五年舉辦國內最早的潛水訓練,為台灣休閒潛水活動播下種子,後來其學生陸續投入此行,成立各種潛水俱樂部,在當時諸多國防及國家勘亂時期管制的限制下慘澹經營,到民國七十八年才成立中華民國潛水協會.
目前在台灣經常潛水人口約有10萬人,擁有潛水執照約有25萬人,每年增加新潛水執照資格約有4000~5000人。
留言列表